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
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
轉貼:時代百大人物 宏碁王振堂、菜販陳樹菊入選
時代百大人物 宏碁王振堂、菜販陳樹菊入選
更新日期:2010/04/30 04:11
〔編譯張沛元、記者黃明堂/綜合報導〕美國時代雜誌二十九日在網站公布百大全球影響力人物名單,其中台灣宏碁電腦董事長王振堂在領袖類排名第二,台東善心女菜販陳樹菊則在英雄類排名第八。
這是時代雜誌連續第七年製作最具有影響力的全球百大人物名單,今年的名單共分為領袖、英雄、藝術家與思想家四大類別,每個類別各有二十五人,入榜方式採讀者根據時代雜誌提供的候選人名單上網票選,今年的網路投票在美東時間二十九日午夜截止,預定五月四日於紐約頒獎。過去也曾入榜的台灣人包括來自台灣的YouTube影音網站創辦人陳士駿、旅美大聯盟職棒投手王建民,以及總統馬英九等人。
時代讚王振堂 未來先驅者
時代雜誌資深記者舒曼在他所撰寫的王振堂人物介紹中指出,亞洲企業的崛起是未來十年的一大趨勢之一,而現年五十五歲、○五年接掌宏碁的王振堂,堪稱未來先驅者,帶領宏碁成為僅屈居惠普之後的全球第二大個人電腦製造商。舒曼認為,王振堂的成功秘訣在於擅於掌握消費者趨勢,並引述王振堂曾說:「我們製造消費者真正想要的產品。」
至於陳樹菊的個人介紹,則是由旅美台灣名導李安執筆。李安說,陳樹菊善行的神奇之處,非僅限於其獨特性,更在於其單純性與慷慨大度,李安甚至引述陳樹菊曾說過的一句話:「錢,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。」李安最後指出,陳樹菊雖然幾乎捐出一切,但她所樹立的典範就是最好的回饋。
李安寫陳樹菊 慷慨好典範
對於入選美國時代雜誌百大「英雄」,陳樹菊的反應是:「什麼『時代』?」,「現在又發生什麼代誌?」,「歹勢啦!感謝大家關心」。
陳樹菊成為全球知名人物,始於本報在九十四年五月間以頭版獨家報導「失學菜販,捐四百五十萬蓋圖書館」,去年十二月十三日,本報再於頭版獨家報導陳樹菊正以存一千萬元為目標,要在兩年內成立慈善基金會幫助窮人看病、吃飯。
本報接連報導陳樹菊小人物大善行事蹟,引起國際媒體注意,今年三月,陳樹菊入選亞洲富比世雜誌慈善英雄人物,國內各報均以頭版大幅報導;四月十二日,本報再以頭版頭條獨家報導「菜販陳樹菊被倒會,借錢捐百萬」,披露她因承諾捐款一百萬給台東阿尼色弗兒童之家,在被倒會的情況下,竟借貸履行捐款承諾。
是甚麼樣的歷程讓陳樹菊女是有這樣的胸襟與行動?
該讓自己好好想想,教育到底是甚麼?教育該如何作為?才能讓社會更接近真理、友善、美妙。
更新日期:2010/04/30 04:11
〔編譯張沛元、記者黃明堂/綜合報導〕美國時代雜誌二十九日在網站公布百大全球影響力人物名單,其中台灣宏碁電腦董事長王振堂在領袖類排名第二,台東善心女菜販陳樹菊則在英雄類排名第八。
這是時代雜誌連續第七年製作最具有影響力的全球百大人物名單,今年的名單共分為領袖、英雄、藝術家與思想家四大類別,每個類別各有二十五人,入榜方式採讀者根據時代雜誌提供的候選人名單上網票選,今年的網路投票在美東時間二十九日午夜截止,預定五月四日於紐約頒獎。過去也曾入榜的台灣人包括來自台灣的YouTube影音網站創辦人陳士駿、旅美大聯盟職棒投手王建民,以及總統馬英九等人。
時代讚王振堂 未來先驅者
時代雜誌資深記者舒曼在他所撰寫的王振堂人物介紹中指出,亞洲企業的崛起是未來十年的一大趨勢之一,而現年五十五歲、○五年接掌宏碁的王振堂,堪稱未來先驅者,帶領宏碁成為僅屈居惠普之後的全球第二大個人電腦製造商。舒曼認為,王振堂的成功秘訣在於擅於掌握消費者趨勢,並引述王振堂曾說:「我們製造消費者真正想要的產品。」
至於陳樹菊的個人介紹,則是由旅美台灣名導李安執筆。李安說,陳樹菊善行的神奇之處,非僅限於其獨特性,更在於其單純性與慷慨大度,李安甚至引述陳樹菊曾說過的一句話:「錢,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。」李安最後指出,陳樹菊雖然幾乎捐出一切,但她所樹立的典範就是最好的回饋。
李安寫陳樹菊 慷慨好典範
對於入選美國時代雜誌百大「英雄」,陳樹菊的反應是:「什麼『時代』?」,「現在又發生什麼代誌?」,「歹勢啦!感謝大家關心」。
陳樹菊成為全球知名人物,始於本報在九十四年五月間以頭版獨家報導「失學菜販,捐四百五十萬蓋圖書館」,去年十二月十三日,本報再於頭版獨家報導陳樹菊正以存一千萬元為目標,要在兩年內成立慈善基金會幫助窮人看病、吃飯。
本報接連報導陳樹菊小人物大善行事蹟,引起國際媒體注意,今年三月,陳樹菊入選亞洲富比世雜誌慈善英雄人物,國內各報均以頭版大幅報導;四月十二日,本報再以頭版頭條獨家報導「菜販陳樹菊被倒會,借錢捐百萬」,披露她因承諾捐款一百萬給台東阿尼色弗兒童之家,在被倒會的情況下,竟借貸履行捐款承諾。
是甚麼樣的歷程讓陳樹菊女是有這樣的胸襟與行動?
該讓自己好好想想,教育到底是甚麼?教育該如何作為?才能讓社會更接近真理、友善、美妙。
孩子的"幸好"哲學
孩子的"幸好"哲學 ----聯合報家庭版/作者水草
這篇小文意好溫馨喔!看了很感動!這個小朋友真懂事,當他的父母真是幸福!
前幾天中午接到么兒老師的電話:「安安在走廊打棒球,被球棒打到左眼上方,眼鏡也碎了。」
我十萬火急趕到學校,將摀著左眼、還流著血的兒子帶去醫院。
醫生說:「眼鏡碎片割到眼皮,幸好沒傷到眼球,不過要縫個五、六針。」
回到家中,我忍不住責問他為何在走廊打棒球,「老師不是規定不可以在走廊打棒球嗎?你怎麼可以不聽話?」
「我沒有,我是上廁所路過,剛好小傑揮棒才打到我的。老師好生氣喔!她是不是以為我不乖?」
隔天早上我到學校,請老師查明事情原委。
我向小傑保證不會要求他賠償眼鏡後,他才低頭承認:「安安並沒有跟我們在走廊打棒球。」
老師這時改口稱讚兒子:「安安一向是個好孩子。」
黃昏時,我一如往常在校門口接兒子放學。
回程中他遠遠看到小傑,興高采烈對他揮手:「小傑,再見!」
「安安,你不會氣小傑打破你的眼鏡,又害你受傷嗎?」我訝異的問。
「不會啦!他又不是故意的。」兒子心無芥蒂。
「可是,」我仍忿忿不平:「起先老師還冤枉你不乖;而且你流好多血,又縫了五針,一定很痛!何況小傑也沒賠我們配新眼鏡的錢。」
「媽,沒關係! 幸好 老師知道我不是壞孩子;幸好眼鏡碎片沒弄瞎眼睛;幸好那些在走廊打球的同學沒有再被處罰。」
兒子在機車後座,小腦袋靠在我肩膀,「媽咪,妳知道嗎?小傑他沒有媽媽,爸爸找不到工作時還會對他兇,幸好妳沒有跟他要配眼鏡的錢,我怕他會被他爸爸打。」
我感覺他雙手攔腰把我抱得緊緊,「幸好我有爸爸媽媽疼。對了,眼鏡錢可以從我的零用錢裡慢慢扣呀!」
看著兒子蹦蹦跳跳進了家門,我的眼角有點濕了。
孩子,媽媽真是慚愧,為什麼我只想到老師對你的誤會和同學造成你的受傷;反而是你那一連串的「幸好」,讓媽媽領悟了什麼叫善良、體貼、包容及惜福。
孩子,謝謝你!
人生有苦難,有重擔,人性有邪惡,有欺凌,但是到後來這些都對我有益處,苦難竟是化了妝的祝福。人生在一連串不完美中,最後總是完美
這篇小文意好溫馨喔!看了很感動!這個小朋友真懂事,當他的父母真是幸福!
前幾天中午接到么兒老師的電話:「安安在走廊打棒球,被球棒打到左眼上方,眼鏡也碎了。」
我十萬火急趕到學校,將摀著左眼、還流著血的兒子帶去醫院。
醫生說:「眼鏡碎片割到眼皮,幸好沒傷到眼球,不過要縫個五、六針。」
回到家中,我忍不住責問他為何在走廊打棒球,「老師不是規定不可以在走廊打棒球嗎?你怎麼可以不聽話?」
「我沒有,我是上廁所路過,剛好小傑揮棒才打到我的。老師好生氣喔!她是不是以為我不乖?」
隔天早上我到學校,請老師查明事情原委。
我向小傑保證不會要求他賠償眼鏡後,他才低頭承認:「安安並沒有跟我們在走廊打棒球。」
老師這時改口稱讚兒子:「安安一向是個好孩子。」
黃昏時,我一如往常在校門口接兒子放學。
回程中他遠遠看到小傑,興高采烈對他揮手:「小傑,再見!」
「安安,你不會氣小傑打破你的眼鏡,又害你受傷嗎?」我訝異的問。
「不會啦!他又不是故意的。」兒子心無芥蒂。
「可是,」我仍忿忿不平:「起先老師還冤枉你不乖;而且你流好多血,又縫了五針,一定很痛!何況小傑也沒賠我們配新眼鏡的錢。」
「媽,沒關係! 幸好 老師知道我不是壞孩子;幸好眼鏡碎片沒弄瞎眼睛;幸好那些在走廊打球的同學沒有再被處罰。」
兒子在機車後座,小腦袋靠在我肩膀,「媽咪,妳知道嗎?小傑他沒有媽媽,爸爸找不到工作時還會對他兇,幸好妳沒有跟他要配眼鏡的錢,我怕他會被他爸爸打。」
我感覺他雙手攔腰把我抱得緊緊,「幸好我有爸爸媽媽疼。對了,眼鏡錢可以從我的零用錢裡慢慢扣呀!」
看著兒子蹦蹦跳跳進了家門,我的眼角有點濕了。
孩子,媽媽真是慚愧,為什麼我只想到老師對你的誤會和同學造成你的受傷;反而是你那一連串的「幸好」,讓媽媽領悟了什麼叫善良、體貼、包容及惜福。
孩子,謝謝你!
人生有苦難,有重擔,人性有邪惡,有欺凌,但是到後來這些都對我有益處,苦難竟是化了妝的祝福。人生在一連串不完美中,最後總是完美
轉貼: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,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
道德是國力提升的基礎
為什麼歐洲許多先進國家還是很富強?
在某個電視訪談節目中,嘉賓是一位當今頗具知名的青年企業家。節目漸近尾聲時,按慣例,主持人提出了最後一個問題。
請問:你認為事業成功的最關鍵品質是什麼?
沉思片刻之后,他並沒有直接回答,而是平靜地敘述了這樣一段故事:
十二年前,有一個小伙子剛畢業就去了法國,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留學生活。漸漸地,他發現當地的的公共交通系統的售票處是自助的,也就是你想到哪個地方,根據目的地自行買票,車站幾乎都是開放式的,不設檢票口,也沒有檢票員。甚至連隨機性的抽查都非常少。他發現了這個管理上的漏洞,或者說以他的思維方式看來是漏洞。
憑著自己的聰明勁,他精確地估算了這樣一個概率: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約僅為萬分之三。他為自己的這個發現而沾沾自喜,從此之後,他便經常逃票上車。他還找到了一個寬慰自己的理由:自己還是窮學生嘛,能省一點是一點。
四年過去了,名牌大學的金字招牌和優秀的學業成績讓他充滿自信,他開始頻頻地進入巴黎一些跨國公司的大門,躊躇滿志地推銷自己,因為他知道這些公司都在積極地開發亞太市場。但這些公司都是先熱情有加,然而數日之後,卻又都是婉言相拒。一次次的失敗,使他憤怒。他認為一定是這些公司有種族歧視的傾向,排斥中國人。最後一次,他衝進了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的辦公室,要求經理對於不予錄用他給出一個合理的理由。然而,結局卻是他始料不及的。下面的一段對話很令人玩味。
先生,我們並不是歧視你,相反,我們很重視你。因為我們公司一直在開發中國市場,我們需要一些優秀的本土人才來協助我們完成這個工作,所以你一來求職的時候,我們對你的教育背景和學術水平很感興趣,老實說,從工作能力上,你就是我們所要找的人。
那為什麼不收天下英才為貴公司所用?
因為我們查了你的信用記錄,發現你有三次乘公車逃票被處罰的記錄。
我不否認這個。但為了這點小事,你們就放棄了一個多次在學報上發表過論文的人才?
小事?我們並不認為這是小事。我們注意到,第一次逃票是在你來我們國家後的第一個星期,檢查人員相信了你的解釋,因為你說自己還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統,只是給你補了票。但在這之後,你又兩次逃票。
那時剛好我口袋中沒有零錢。
不、不,先生。我不同意你這種解釋,你在懷疑我的智商。我相信在被查獲前,你可能有數百次逃票的經歷。
那也罪不至死吧?幹嗎那麼認真?以後改還不行嗎?
不、不,先生。此事證明了兩點:
一、你不尊重規則。不僅如此,你擅於發現規則中的漏洞並惡意使用。
二、你不值得信任。
而我們公司的許多工作的進行是必須依靠信任進行的,因為如果你負責了某個地區的市場開發,公司將賦予你許多職權。
為了節約成本,我們沒有辦法設置複雜的監督機構,正如我們的公共交通系統一樣。
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雇用你,可以確切地說,在這個國家甚至整個歐盟,你可能找不到雇用你的公司。
直到此時,他才如夢方醒、懊悔難當。然而,真正讓他產生一語驚心之感的,卻還是對方最後提到一句話:
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,然而,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。(但丁)
為什麼歐洲許多先進國家還是很富強?
在某個電視訪談節目中,嘉賓是一位當今頗具知名的青年企業家。節目漸近尾聲時,按慣例,主持人提出了最後一個問題。
請問:你認為事業成功的最關鍵品質是什麼?
沉思片刻之后,他並沒有直接回答,而是平靜地敘述了這樣一段故事:
十二年前,有一個小伙子剛畢業就去了法國,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留學生活。漸漸地,他發現當地的的公共交通系統的售票處是自助的,也就是你想到哪個地方,根據目的地自行買票,車站幾乎都是開放式的,不設檢票口,也沒有檢票員。甚至連隨機性的抽查都非常少。他發現了這個管理上的漏洞,或者說以他的思維方式看來是漏洞。
憑著自己的聰明勁,他精確地估算了這樣一個概率: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約僅為萬分之三。他為自己的這個發現而沾沾自喜,從此之後,他便經常逃票上車。他還找到了一個寬慰自己的理由:自己還是窮學生嘛,能省一點是一點。
四年過去了,名牌大學的金字招牌和優秀的學業成績讓他充滿自信,他開始頻頻地進入巴黎一些跨國公司的大門,躊躇滿志地推銷自己,因為他知道這些公司都在積極地開發亞太市場。但這些公司都是先熱情有加,然而數日之後,卻又都是婉言相拒。一次次的失敗,使他憤怒。他認為一定是這些公司有種族歧視的傾向,排斥中國人。最後一次,他衝進了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的辦公室,要求經理對於不予錄用他給出一個合理的理由。然而,結局卻是他始料不及的。下面的一段對話很令人玩味。
先生,我們並不是歧視你,相反,我們很重視你。因為我們公司一直在開發中國市場,我們需要一些優秀的本土人才來協助我們完成這個工作,所以你一來求職的時候,我們對你的教育背景和學術水平很感興趣,老實說,從工作能力上,你就是我們所要找的人。
那為什麼不收天下英才為貴公司所用?
因為我們查了你的信用記錄,發現你有三次乘公車逃票被處罰的記錄。
我不否認這個。但為了這點小事,你們就放棄了一個多次在學報上發表過論文的人才?
小事?我們並不認為這是小事。我們注意到,第一次逃票是在你來我們國家後的第一個星期,檢查人員相信了你的解釋,因為你說自己還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統,只是給你補了票。但在這之後,你又兩次逃票。
那時剛好我口袋中沒有零錢。
不、不,先生。我不同意你這種解釋,你在懷疑我的智商。我相信在被查獲前,你可能有數百次逃票的經歷。
那也罪不至死吧?幹嗎那麼認真?以後改還不行嗎?
不、不,先生。此事證明了兩點:
一、你不尊重規則。不僅如此,你擅於發現規則中的漏洞並惡意使用。
二、你不值得信任。
而我們公司的許多工作的進行是必須依靠信任進行的,因為如果你負責了某個地區的市場開發,公司將賦予你許多職權。
為了節約成本,我們沒有辦法設置複雜的監督機構,正如我們的公共交通系統一樣。
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雇用你,可以確切地說,在這個國家甚至整個歐盟,你可能找不到雇用你的公司。
直到此時,他才如夢方醒、懊悔難當。然而,真正讓他產生一語驚心之感的,卻還是對方最後提到一句話:
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,然而,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。(但丁)
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
何謂少子化?少子化現象對教育與學校組織有哪些挑戰?學校應採取哪些經營策略以因應此種挑戰?
壹、前言
近年來,國小入學新生逐年降低,未來六年內小一入學新生便將銳減近十萬人。台灣社會面臨『少子化』、『異質化』和『老人化』等三大挑戰,三者環環相扣,其中又以『少子化』現象為其根本原因,衝擊著國內教育。
貳、人口少子化趨勢之成因
臺灣的生育率下降,人口結構出現的少子化型態,已是目前不可忽視的社會現象,對整個社會、經濟、家庭、文化將產生深遠影響,也將影響未來學校經營的走向,人口少子化趨勢之成因,分述如下:
一、家庭計畫實施結果
家庭計畫的推行加速了臺灣人口生育率的下降,臺灣的社會觀念由『多子多孫多福氣』轉為『兩個孩子恰恰好』的想法,因此,多數家庭趨向選擇生育一個或二個來用心栽培,每個家庭的子女數一旦逐漸減少,少子化便是必然的現象。
二、經濟負擔壓力增加
臺灣社會隨著失業率高升、薪資萎縮等因素,大家對於社會及生活充滿著不確定感,組成家庭及養兒育女形成一種經濟及心理上的壓力及負擔。且都市化的結果,造成撫養嬰兒的成本大增,但是嬰兒的經濟價值,則較農業社會大幅下降,有一些人養不起小孩,會在經濟考量下,為了避免增加經濟負擔,不敢生孩子。
三、社會價值觀念改變
現在父母很難再指望『養兒防老』,反而許多人認為子女是重大負擔,觀念一百八十度改變,成為『養老防兒』。同時,有許多人對世界未來發展持悲觀看法,認為下一代的生活會比這一代差。
四、科技文明發達影響
拜網路及電腦普及所賜,現今許多年輕人整天上網,不但耗去很多時間,而且網路不正常的兩性關係日益普遍,許多人因此遲婚、不婚或不生育。並且拜女性主義的興起,強調生育自主,以及墮胎合法化、墮胎藥物之普及化、E世代嬌生慣養、不願意負擔養兒育女的辛苦責任,視生育為畏途等都是原因。
五、晚婚與晚育的結果
由於教育年限普遍拉長,使現今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提升,女性在學歷與工作上的能力都不輸男性。因此,造成女性結婚年齡大幅延後,女性適合生育年限因而縮短,且在觀念上傳統的婚姻對於現代女性已不再適用,追求獨立及自由為現代女性所標榜,使得頂客族增加,造成生育率下降。
為避免情況持續惡化,目前宜應加強宣導提高生育率、鼓勵已婚夫婦懷孕意願,並加強優生保健及遺傳諮詢服務,使新生兒出生率提高,並減低嬰幼兒死亡率,疏緩人口少子化所產生的衝擊。
參、少子化所產生的教育問題
由於時代變遷,形成多元價值,加以社會經濟、政治、教育等問題不斷,人口少子化的現象,已是近年來的發展趨勢。此一發展趨勢對目前的教育規劃,如小班小校、班級師資的員額配置以及生師比的標準等等,將有相當大的衝擊。身為學校校長,應敏於覺知社會變化,瞭解其對學校教育發展的衝擊,研擬妥善的因應措施。人口少子化後對學校的教育發展衝擊如下:
一、學生及班級數減少,學校面臨裁併或廢校
少子化趨勢嚴重衝擊到我國國民教育體系,國內學齡兒童人數遽降,減班、併校案例也將增加,未來學生人數過少的國中小廢併校勢所難免。
二、教師供需嚴重失調,超額問題揮之不去
師資培育法從八十三年公佈施行後,師資培育政策由一元轉為多元,且從計劃制轉為儲備制。此外,教育部從八十四年度核設教育學程,包括原有的師資班與學士後教育學分班,核定招生數逐年增加,並且從八十六學年度開始依新制核發教師證書,累計核發的教師證書已經達到十萬張,不過獲聘為正式教師的只有七萬人,顯示仍有三萬人目前依然是找不到教職的『流浪教師』。加上受到『少子化』的影響,就學人數逐年遞減,學校面臨超額教師的問題將日益嚴重。
三、教育資源隨之縮減,學校形成艱困產業
目前國中小的教育經費是依照學生人數而補助,當學生人數減少時教育資源便隨之縮減。依循目前的制度,現有的教育資源將因少子化而過剩,有些人可能會失去工作,有些學校可能必須停辦,而另一方面,少子化及知識經濟的發展,也使得我們對教育的要求和以前不同,並且講求更高的教育品質。因此,由於學生數減少,目前幼稚園及中小學已普遍有招生不足的現象,將來大專院校也會發生同樣問題,學校勢將成為艱困產業,教師工作機會隨之減少。
四、學生缺乏人際互動,人格發展產生偏頗
由於家中往往只有一個孩子,家人寵愛在一身。父母花大把鈔票提供最好的物質享受給孩子。嬌生慣養結果是造成孩子『使性又不知感恩』、『好吃又懶作』的偏差行為。在學校由於缺乏人際互動,人格發展易產生偏頗,影響它們在學校受教的態度及待人處世的素養,更進而會影響將來健康社會的運作。
綜合上述,少子化第一個所衝擊的便是學校與教育,由於新生兒人數逐年遞減,目前幼稚園及中小學已普遍有招生不足的現象,將來大專院校也會發生同樣問題,學校經營勢將日趨艱困,教師工作機會隨之減少,招不到學生的結果是濫竽充數,使教學品質降低,大家不得不深思及重視此一問題。
肆、因應少子化教育問題之策略
基於上述問題,對於如何因應少子化的衝擊,乃成為學校經營中一項刻不容緩的課題,歸納學者的看法,學校校長應從經營策略、師生觀念、策略聯盟、適性教學、小班制度與整合教育資源等面向來經營學校,如此應可有效減緩此一現象。
一、轉型學校經營策略,發展精緻創新特色
國內教育因為兒童人口減少,必須面對就學人數減少,而使得教育空間出現剩餘的情況,此時必須將釋出的教育資源重整,學校的經營和教育內容應可更趨精緻化和多樣化,並且更重視兒童的個別發展。也就是說,教育資源的運用必須由量的擴充轉為質的提升,尤其在質的方面力求精進,有效結合學校與社區,積極溝通協調,擬定創新經營策略,形成特色學校,落實民主參與,研擬解決策略,訂定發展目標,如此轉型學校經營策略,發展創新經營特色,將是永續發展的契機。
二、加強溝通師生觀念,型塑學校未來願景
學校校長在面臨少子化的經營壓力時,更應加強教育宣導,使教職員工瞭解少子化對學校發展的衝擊。學校不是孤立的,不是封閉的,外在的社會環境,常常會影響到學校各方面,若要發揮學校教育之功能,則必須巧用溝通,做好溝通,使學校、家庭、社區觀念獲得統整,讓學校成為社區的中心。如此,運用良好的溝通方式,會獲得組織內員工的支持與信心,並能提振士氣,開創出學校共同的願景,減輕少子化對學校經營的壓力。
三、採取策略聯盟方式,增強學校競爭優勢
採取策略聯盟係時勢所然,因此在實施上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,其優點有下列三項:1.資源統整:將不同學校的各項資源予以統整,讓學生享受更佳的學校條件。2.多元發展:策略聯盟將不同特色、專長的學校予以交流互惠,使學校更能朝多元發展,因應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多元特色。3.效能提升:個別學校在教育資源貧乏之下,採行策略聯盟,使教育效能能在相互支援下發揮。如此,可減少人力、物力浪費、拓展師生視野、促進教師研發能力、提供學生學習機會,促進教育機會均等,增加學校優勢競爭力。
四、實施優質適性教學,吸引學生就讀意願
在少子化家庭中,學生集家人寵愛於一身,父母莫不重視學生的教育品質。然而,教學才是學校教育的核心,也是影響學校教育品質的關鍵因素,學生稟賦有異、個性不同,不僅是經驗上的實然,也是學術上的定論。因此,謀求一個讓學生樂於學習的教育環境;實施一個優質適性的教學方式,讓每一位學生均能享受學習的喜悅並獲得學習的效果,凡學習不利或困難的學生都能得到必要且充足的協助。如此,便能贏得家長肯定,並吸引更多學生就讀的意願。
五、推動落實小班制度,塑造溫馨學習環境
學童人口減少,使國小可能需減少一千多班,教師過剩的問題也隨之嚴重。教育部目前的構想是以不減班、不減師的原則來解決問題。這項原則雖然正確,但具體的做法仍需做更仔細的規劃。目前有些班級過大的問題固須改善,但小班不只成本高,也可能減少學生互動的經驗或產生不當的競爭。因此,小班制的推動應配合學生的減少,以漸進的方式推動。調整初期可先由必須加強輔導的學生或課程開始,不必急著全面實施,同時在不影響整體校務運作之下,多聘兼代課教師及充分運用退休教師及志工家長的協助,以塑造溫馨優良的學習環境。
六、善加整合教育資源,發揮整體教育效能
因新生兒減半,出現產能閒置、人力過剩現象。例如,校舍與師資閒置,應普遍辦理課後輔導,讓上班婦女無後顧之憂,這可消化目前中小學設備、師資人力過剩問題。小學也可用公辦民營方式附設幼稚園,提供上班族及中低收入戶托嬰。由於新生兒迅速減少,實施十二年國教所需之經費與困難度,應較原先減低甚多,政府也可及早規劃。另外,提供各大學及中小學閒置空間,讓民間團體舉辦社區大學,在職教育及老人教育等活動,如此善加整合教育資源,不但可以改善學校財務狀況,更可發揮整體教育效能。
伍、結語
學校面對愈來愈競爭的社會,必須重新思考學校經營的理念與方向,並因應社會脈動和時代潮流調整學校經營的策略;若是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學校經營思考模式中,遲早有一天將會被大環境的變化所淘汰。
少子化所產生的教育問題,已浮現出來,學校校長應先系統分析其形成原因,以創新經營之策略,強化辦學績效,落實親職教育,重視學生品德與人格發展,藉以引導社會善良風氣,善用社會資源,塑造學校特色,協助社區發展,以增加學校競爭優勢,吸引外來人口就學,避免受到少子化的衝擊。
●資料來源:改編自《網路社會學通訊》第65期,2007年10月15日
近年來,國小入學新生逐年降低,未來六年內小一入學新生便將銳減近十萬人。台灣社會面臨『少子化』、『異質化』和『老人化』等三大挑戰,三者環環相扣,其中又以『少子化』現象為其根本原因,衝擊著國內教育。
貳、人口少子化趨勢之成因
臺灣的生育率下降,人口結構出現的少子化型態,已是目前不可忽視的社會現象,對整個社會、經濟、家庭、文化將產生深遠影響,也將影響未來學校經營的走向,人口少子化趨勢之成因,分述如下:
一、家庭計畫實施結果
家庭計畫的推行加速了臺灣人口生育率的下降,臺灣的社會觀念由『多子多孫多福氣』轉為『兩個孩子恰恰好』的想法,因此,多數家庭趨向選擇生育一個或二個來用心栽培,每個家庭的子女數一旦逐漸減少,少子化便是必然的現象。
二、經濟負擔壓力增加
臺灣社會隨著失業率高升、薪資萎縮等因素,大家對於社會及生活充滿著不確定感,組成家庭及養兒育女形成一種經濟及心理上的壓力及負擔。且都市化的結果,造成撫養嬰兒的成本大增,但是嬰兒的經濟價值,則較農業社會大幅下降,有一些人養不起小孩,會在經濟考量下,為了避免增加經濟負擔,不敢生孩子。
三、社會價值觀念改變
現在父母很難再指望『養兒防老』,反而許多人認為子女是重大負擔,觀念一百八十度改變,成為『養老防兒』。同時,有許多人對世界未來發展持悲觀看法,認為下一代的生活會比這一代差。
四、科技文明發達影響
拜網路及電腦普及所賜,現今許多年輕人整天上網,不但耗去很多時間,而且網路不正常的兩性關係日益普遍,許多人因此遲婚、不婚或不生育。並且拜女性主義的興起,強調生育自主,以及墮胎合法化、墮胎藥物之普及化、E世代嬌生慣養、不願意負擔養兒育女的辛苦責任,視生育為畏途等都是原因。
五、晚婚與晚育的結果
由於教育年限普遍拉長,使現今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提升,女性在學歷與工作上的能力都不輸男性。因此,造成女性結婚年齡大幅延後,女性適合生育年限因而縮短,且在觀念上傳統的婚姻對於現代女性已不再適用,追求獨立及自由為現代女性所標榜,使得頂客族增加,造成生育率下降。
為避免情況持續惡化,目前宜應加強宣導提高生育率、鼓勵已婚夫婦懷孕意願,並加強優生保健及遺傳諮詢服務,使新生兒出生率提高,並減低嬰幼兒死亡率,疏緩人口少子化所產生的衝擊。
參、少子化所產生的教育問題
由於時代變遷,形成多元價值,加以社會經濟、政治、教育等問題不斷,人口少子化的現象,已是近年來的發展趨勢。此一發展趨勢對目前的教育規劃,如小班小校、班級師資的員額配置以及生師比的標準等等,將有相當大的衝擊。身為學校校長,應敏於覺知社會變化,瞭解其對學校教育發展的衝擊,研擬妥善的因應措施。人口少子化後對學校的教育發展衝擊如下:
一、學生及班級數減少,學校面臨裁併或廢校
少子化趨勢嚴重衝擊到我國國民教育體系,國內學齡兒童人數遽降,減班、併校案例也將增加,未來學生人數過少的國中小廢併校勢所難免。
二、教師供需嚴重失調,超額問題揮之不去
師資培育法從八十三年公佈施行後,師資培育政策由一元轉為多元,且從計劃制轉為儲備制。此外,教育部從八十四年度核設教育學程,包括原有的師資班與學士後教育學分班,核定招生數逐年增加,並且從八十六學年度開始依新制核發教師證書,累計核發的教師證書已經達到十萬張,不過獲聘為正式教師的只有七萬人,顯示仍有三萬人目前依然是找不到教職的『流浪教師』。加上受到『少子化』的影響,就學人數逐年遞減,學校面臨超額教師的問題將日益嚴重。
三、教育資源隨之縮減,學校形成艱困產業
目前國中小的教育經費是依照學生人數而補助,當學生人數減少時教育資源便隨之縮減。依循目前的制度,現有的教育資源將因少子化而過剩,有些人可能會失去工作,有些學校可能必須停辦,而另一方面,少子化及知識經濟的發展,也使得我們對教育的要求和以前不同,並且講求更高的教育品質。因此,由於學生數減少,目前幼稚園及中小學已普遍有招生不足的現象,將來大專院校也會發生同樣問題,學校勢將成為艱困產業,教師工作機會隨之減少。
四、學生缺乏人際互動,人格發展產生偏頗
由於家中往往只有一個孩子,家人寵愛在一身。父母花大把鈔票提供最好的物質享受給孩子。嬌生慣養結果是造成孩子『使性又不知感恩』、『好吃又懶作』的偏差行為。在學校由於缺乏人際互動,人格發展易產生偏頗,影響它們在學校受教的態度及待人處世的素養,更進而會影響將來健康社會的運作。
綜合上述,少子化第一個所衝擊的便是學校與教育,由於新生兒人數逐年遞減,目前幼稚園及中小學已普遍有招生不足的現象,將來大專院校也會發生同樣問題,學校經營勢將日趨艱困,教師工作機會隨之減少,招不到學生的結果是濫竽充數,使教學品質降低,大家不得不深思及重視此一問題。
肆、因應少子化教育問題之策略
基於上述問題,對於如何因應少子化的衝擊,乃成為學校經營中一項刻不容緩的課題,歸納學者的看法,學校校長應從經營策略、師生觀念、策略聯盟、適性教學、小班制度與整合教育資源等面向來經營學校,如此應可有效減緩此一現象。
一、轉型學校經營策略,發展精緻創新特色
國內教育因為兒童人口減少,必須面對就學人數減少,而使得教育空間出現剩餘的情況,此時必須將釋出的教育資源重整,學校的經營和教育內容應可更趨精緻化和多樣化,並且更重視兒童的個別發展。也就是說,教育資源的運用必須由量的擴充轉為質的提升,尤其在質的方面力求精進,有效結合學校與社區,積極溝通協調,擬定創新經營策略,形成特色學校,落實民主參與,研擬解決策略,訂定發展目標,如此轉型學校經營策略,發展創新經營特色,將是永續發展的契機。
二、加強溝通師生觀念,型塑學校未來願景
學校校長在面臨少子化的經營壓力時,更應加強教育宣導,使教職員工瞭解少子化對學校發展的衝擊。學校不是孤立的,不是封閉的,外在的社會環境,常常會影響到學校各方面,若要發揮學校教育之功能,則必須巧用溝通,做好溝通,使學校、家庭、社區觀念獲得統整,讓學校成為社區的中心。如此,運用良好的溝通方式,會獲得組織內員工的支持與信心,並能提振士氣,開創出學校共同的願景,減輕少子化對學校經營的壓力。
三、採取策略聯盟方式,增強學校競爭優勢
採取策略聯盟係時勢所然,因此在實施上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,其優點有下列三項:1.資源統整:將不同學校的各項資源予以統整,讓學生享受更佳的學校條件。2.多元發展:策略聯盟將不同特色、專長的學校予以交流互惠,使學校更能朝多元發展,因應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多元特色。3.效能提升:個別學校在教育資源貧乏之下,採行策略聯盟,使教育效能能在相互支援下發揮。如此,可減少人力、物力浪費、拓展師生視野、促進教師研發能力、提供學生學習機會,促進教育機會均等,增加學校優勢競爭力。
四、實施優質適性教學,吸引學生就讀意願
在少子化家庭中,學生集家人寵愛於一身,父母莫不重視學生的教育品質。然而,教學才是學校教育的核心,也是影響學校教育品質的關鍵因素,學生稟賦有異、個性不同,不僅是經驗上的實然,也是學術上的定論。因此,謀求一個讓學生樂於學習的教育環境;實施一個優質適性的教學方式,讓每一位學生均能享受學習的喜悅並獲得學習的效果,凡學習不利或困難的學生都能得到必要且充足的協助。如此,便能贏得家長肯定,並吸引更多學生就讀的意願。
五、推動落實小班制度,塑造溫馨學習環境
學童人口減少,使國小可能需減少一千多班,教師過剩的問題也隨之嚴重。教育部目前的構想是以不減班、不減師的原則來解決問題。這項原則雖然正確,但具體的做法仍需做更仔細的規劃。目前有些班級過大的問題固須改善,但小班不只成本高,也可能減少學生互動的經驗或產生不當的競爭。因此,小班制的推動應配合學生的減少,以漸進的方式推動。調整初期可先由必須加強輔導的學生或課程開始,不必急著全面實施,同時在不影響整體校務運作之下,多聘兼代課教師及充分運用退休教師及志工家長的協助,以塑造溫馨優良的學習環境。
六、善加整合教育資源,發揮整體教育效能
因新生兒減半,出現產能閒置、人力過剩現象。例如,校舍與師資閒置,應普遍辦理課後輔導,讓上班婦女無後顧之憂,這可消化目前中小學設備、師資人力過剩問題。小學也可用公辦民營方式附設幼稚園,提供上班族及中低收入戶托嬰。由於新生兒迅速減少,實施十二年國教所需之經費與困難度,應較原先減低甚多,政府也可及早規劃。另外,提供各大學及中小學閒置空間,讓民間團體舉辦社區大學,在職教育及老人教育等活動,如此善加整合教育資源,不但可以改善學校財務狀況,更可發揮整體教育效能。
伍、結語
學校面對愈來愈競爭的社會,必須重新思考學校經營的理念與方向,並因應社會脈動和時代潮流調整學校經營的策略;若是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學校經營思考模式中,遲早有一天將會被大環境的變化所淘汰。
少子化所產生的教育問題,已浮現出來,學校校長應先系統分析其形成原因,以創新經營之策略,強化辦學績效,落實親職教育,重視學生品德與人格發展,藉以引導社會善良風氣,善用社會資源,塑造學校特色,協助社區發展,以增加學校競爭優勢,吸引外來人口就學,避免受到少子化的衝擊。
●資料來源:改編自《網路社會學通訊》第65期,2007年10月15日
訂閱:
文章 (Atom)